原文刊載於「財團法人國家電影資料館電子報」

文章連結:http://epaper.ctfa2.org.tw/epaper111125/5.htm


文/王志成


《牽阮的手》開始於一個愛情故事,家境很好的少女,因為父親保守觀念反對,跟大她十幾歲、同姓的醫生私奔。算得上細膩的3D動畫分鏡,加上真實人物穿插出現,讓感情澎湃傾瀉而出。但是本片並不只是一個愛情故事,戀愛的背景從家庭慢慢擴展到社會:國民政府接收台灣後的亂象、二二八的發生、白色恐怖的漫長統治,《牽阮的手》裡,女主角從接受愛人知識的啟蒙,在愛情裡反抗父權,自我的覺醒,到經歷白色恐怖後,政治意識的覺醒,心路歷程和轉變,從個人到時代的描畫都很清楚,愛情故事遂慢慢擴展成史詩的格局,個人不只見證時代的變遷,更不間斷在對時代作回應;個人既是時代的產物,卻也因為自我覺醒,奮不顧身要去改變時代。


在台灣電影裡,鮮少碰觸政治題材,想用電影寫史詩的人,卻又缺乏史觀,《牽阮的手》是一部用大量劇情片敘事手法(例如透過3D動畫分鏡,從某個人物角度去看某個事件)呈現的紀錄片,真正做到關照個人和時代的觀點,作為台獨的史詩片,當之無愧。溫馴的台灣人,為什麼變成激進的政治異議份子?手無縛雞之力的知識份子,為什麼走上街頭?台獨是被暴政逼出來的政治運動、民主是許多人犧牲爭取來的結果、片中不管是李萬居(公論報創辦人)孤獨的晚年、林宅血案,都讓人看得惻然。在人類歷史上,民主、人權這些今天被視為普世價值的東西,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,反抗迫害,是所有動物生存的本能,所以不管政治獨裁者,用什麼花言巧語和手段,反抗專制的運動,在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間斷過。《牽阮的手》是從台灣這塊土地上誕生的政治、人、和事件共同孕育出的影片,跟導演前作《無米樂》有一個最大的共同處,那就是人格鮮明、生命力四射的主角,攝影機只要跟她/他貼身夠近,人性的光輝和生命的熱力,就源源不絕散發而出,從人性的角度去看「政治」意識的萌芽覺醒、和街頭運動的誕生,是《牽阮的手》最大的優點。


在藍綠意識形態對立尖銳的時代,刻劃台獨份子的傳記故事,也許會讓某些人退避三舍,但是我要問:猶太人跟納粹的恩怨情仇干台灣人什麼事?北愛爾蘭激獨、南非反抗種族隔離、甚至美國南北戰爭.....都干台灣人什麼事?但是我們看了多少這類題材的影片?這難道不是一種弱勢文化被殖民的現象?或者,我們還是在這些影片裡,看到人性和制度鬥爭的啟發?那麼為什麼不看看離台灣人最近,台獨為什麼在一個女子身上發芽茁壯的過程?當我們偶而看到北韓專制下的一些畫面,都覺得可笑時,不要忘了,不過就是三十幾年前,台灣也曾經一模一樣,《牽阮的手》是台灣民主化的成果,值得看,值得討論。


(本文作者王志成係知名影評人、紀錄片導演,評論文章不代表本館立場)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ands201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